花盆里的石蒜----念天下父母心

                                                                                    2008/09/29      

 

今天还是挺冷,一大早就穿上长袖了。路上的行人也都穿着风衣或者裹着外套了,街道一下子变得暗淡了起来。红叶还没有泛黄呢!天气却是变化无常……

 

今年,行德地区的台风期总体上来说是属于少雨的(当然与干旱的梅雨天气还不一样)。而从近几天的情形看,也许是要最后来一次暴雨,给人一个意外了吧。

 

早上看到了石蒜花,仅仅一株,立在花盆里。经过时,似乎是一抹红色忽悠地从眼前一晃,连它的艳丽都没有感受到,这可与在山野中看到的野生石蒜太不一样了。那野生石蒜的红才真称得上是红色,而且,野生的石蒜通常是群生的,花开时连成一片,连周围的空气都会让人觉得马上就要燃烧起来。

 

而这石蒜一栽到花盆里,既非插花,就连那红色也娇贵地淡薄了许多,变的这么没有生机了。也许是根儿还未扎牢的缘故吧,总之看着它就是在看人生的缩影似的,竟然还有些许凄凉。

 

人也是这样的。一旦离开故土(祖国)在国外生活,独立以前,就是又回到了幼年时代一样,总会觉着无依无靠。即使表面看上去若无其事的人,也会有浮躁、不踏实的时候。

 

其中,有些人便这花一样枯萎下去了,而有些人却会在这里紧紧地扎下根来。帮助异国他乡的同学尽可能地枯萎下去是我们的工作。可如果自己一点都不主动学习,没有养成努力的习惯的话,最终就会落单了。

 

-----起初,也许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会很困惑,但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因为彼此彼此,所以也会觉得愉快,然后不知不觉当中,大家就都听懂了、笑了。而惟独落单者不明白大家笑的原因……-----结果就是这样。

 

一个没有主动学习习惯的人,离开父母之后,要求老师来督促他/她学习是行不通的。毕竟,连父母都办不到的事情,委托他人,而且是外国人去做的话,更是不可能的。“环境一变,孩子也会好好学习的”----抱着这种渺茫的期待将孩子送出国门的父母,在我们看来,简直是无法理解的。

 

更有甚者,还有如此说话的:“进了日本的日语学校,能学到数学或英语什么的么?”不清楚这些父母为什么要这么问。在自己的国家,由自己国家的老师用母语教授数学或英语,尚且没有搞明白,那么如何让日本老师用日语教授这些连日语的ABC都不懂的学生呢?这类学生,在日本学习一年是无法达到一级水平的,两年后或许能够达到中学生水平(即一级水平)。所以,本来就属于需要首先努力学习日语的人。

 

如果已经用母语学过了这些知识的话,那往后就是日语的问题了。只要将母语和日语一一对应起来就行了,这可以说就是日语学校的工作了。若是这样的话,自然没有问题。尽早达到一级水平,路自然会敞开的。

 

通常,在本国不学习的人,去了外国也不会学习。当然也有例外,即如果是确有目的的人的话。因此,对于不是普通高中毕业的或者统一考试成绩极差却又想去日本的学生,我们一定会问:“想在日本学些什么?”。当然,去哪儿是个人的自由。但同时,责任与义务也是与生俱来的。

 

以前一直是无所事事,但现在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即有了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想去日本……这种人改变的可能性较大。而且,这种意识越强烈,他/她也越会为实现理想而去努力的,即使是达不到目标(为了喜欢的事情,人通常会作出各种牺牲)。

 

当然,对于普通高中毕业且成绩优秀的学生、以及大学毕业生,我们不会问什么。因为没有必要去问。这样的学生,即使暂时没有目标,但学着学着,也会找到他们的目标的。至少,他/她们已经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日语水平提高起来也就快。而且,语言水平提高的快,学得的东西自然也就多了。一两年之内,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应该说不是什么难事。

 

如果说既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又不知道要做什么,仅仅是觉得反正去日本也容易的话,那我们还是劝其父母别让这样的子女去留学了。至少,本学院对这样的学生是不适合的,因为为了育人,我们准备了各种教材,不会让学生偷懒。

 

日本虽说是个狭小的国家,但有很多符合各类人需要的、用日语教学的学校。想把子女送到日本来学习的父母们应该充分考虑自己孩子的性格、层次以及现状等,选择好合适的日语学校、专业学校、短期大学或者大学之后再把他/她们送来。

 

这无论对于学生本人还是对于接收该学生的学校都是莫大的幸事。

                                                                                                  日日是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