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也很凉爽。跟往常一样,在十字路口又被红灯拦住了。不经意地四下里一望,却发现马路上有了一个显著的变化。
仅仅一、两个月以前,这条路上还有乌鸦和其他鸟儿徘徊的影子,而现在却挤满了车辆。冬天里看到的那些“花草”、“鸟类”以及“树木的影子”、“月亮”等在不知不觉中都已经变成了无机质的车辆了……
如此想来,才发觉原来冬天的早晨也不是太糟糕的。
还是说说学校吧。
新生们已经逐渐稳定了下来。
只是没有通过“四级”考试就来了日本的那些学生对于如何学习日语,现在都显得比较茫然。
他们中间,有些人记个假名就费劲的不得了;而有些人来日本以前学的就是错误的东西,纠正起来非常麻烦。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开头比较困难。
好在这一拨学生里面,没有那种人——认为反正已经来日本了,怎么样都无所谓了。
碰到这种人,我们也会头痛的。因为这里毕竟是学校,一旦不学习的人进来了的话,整个学校、班级都会被搞乱的。
所以,学生们来日本以前,我们总会不厌其烦地询问其来日本的目的,确认其学习热情。假如目标确定的话,来日本以后,即使发生了不如人愿的事情,这种学生也会努力下去的。而且,在其本国就能够把其热情表达清楚的人,来日本以后,无论是学习还是打工都会比较轻松的。
如果来日本的目的不是为学习,而且又显示不出其学习热情(即通过四级考试)的话,这种人即使有幸来了日本并呆上一年或两年,也仅仅是在日本存在过而已,凭他们被动地学的那点极不扎实的日语,想在异国他乡混下去的话,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而且能跟这种人混在一起的,即使是自己国家的人,也只能是那种跟他一样的人。结果,一群不懂当地语言的人聚集在一起也干不成什么事情,最终还极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当然,这种人现在已经少多了。但是可以说,是否通过“四级”是看学生们有没有日语学习热情的一个关口。
对于“非洲文化圈”、“印度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日语基本上是他们从未听过的语言,假名与他们的文字也是似像非像的。可就是这样,通过强闻博记,他们来日本以前也大都通过了“四级”和“三级”测试。
所以,如果“汉字文化圈”里的学生要是称“日语四级考试很难”的话,那就是匪夷所思了。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只能认为是该学生的学习能力太低下了。
其实,中国国内也有很多“日语学校”,而且即使是水平最低的学校,让学生通过“四级”考试的话,也都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只要花时间就能够做到的。我们学校有不少年轻学生来日本以前就是在这种“日语学校”里先学了半年或一年并在国内通过了“四级”后才来的。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听力”是一个瓶颈。很多人其他项目都能够通过,却栽在了“听力”测试上。这一点,日本人也一样。“表意文字”民族的人们都有其特别的学习方法,一旦固定成型后就很难改变。而且,这种学习方法在其本国国内也很难改变,因为教学生的老师也是用这种方法学习过来的。
当然不用说了,用这种方法学习过来的学生(他们“三级”考试时就栽了,还没有通过“三级”)如果继续努力的话,来日本以后,“听力”会立即见长的。
但是,通过“二级”以后,这种学习方法的其他弊病就会显现出来--单词和句型到是记了不少,却说不出话来了。想说话的时候,脑子里总是各种词汇交织在一起而无法选择。
关于这一点,有个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听“歌”。听一下,就能够把握日语的语感。
上次去内蒙古的短期大学的时候,我们带去了一盘日语歌曲的磁带。先给学生们介绍了歌词,又一起对念了一下,然后大家一起唱了起来。走时把磁带留在了学校里,以
这种方法对于那些学习日语却又没有多少听日语的机会的人来说,是其掌握日语语感的最快、最便宜的方法。如果说不喜欢歌曲的话,也没必要去记歌词,仅仅放在耳边听着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能听日本古典戏剧的话更好,只是大家手头可能不会有。
日日是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