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等来了湿润——今年的梅雨期间一直是酷热难耐,以至于让我怀疑:梅雨季节到底何时结束?
今儿早的一场雨,总算让我长出了一口气。蒸笼般的天气总算过去了。这段时间,上午来上课的学生们出去吃午饭或去附近的超市买饭回来时,脸都是红扑扑的,活像被热水焯过的章鱼(大多是些可爱的女孩子,但愿她们不要看这篇文章——相貌虽然可爱,但却非常厉害。)。下午来的学生们也是这样——“老师,热啊,太热了”,一个个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走进教室。对此,我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对大家说“在日本的话,就只好习惯了”。
再有半个月就到暑假了。而在此之前,大家都只能忍耐再忍耐了。不过,对于“AB班”的学生们来说,由于已经劝告其暑假期间在自习室学习了,所以即使放假,她们也无法放松的。
今年这个“AB班”的学生们个个都很纯朴(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像中小学生一样)。随着日语水平不断见长,一张张小嘴也变得越来越狂妄起来了。不过,一旦进入了学习状态,那种认真的态度便立刻又流露了出来。或许在自己国家时候,他们遇到的还都是些好老师。
相比之下,
这种学生如果不改变自己的态度的话,将会很难在日本呆下去的。而对于我来说,由于这种学生的前途是完全可以预见到的,也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有前途的学生身上去了。因为无论怎样教都改变不了的人,教了也白教。学校已经提供了很多值得一学的东西,但学不学不得会,就是本人的问题了。这里并不提供“应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那些东西,希望每个学生在自己国家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充分学会。
这类学生一定是从未遇到过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和好的课程——只能这样判断——所以,他们没有分辨能力。预见过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和好的课程的学生,凭经验就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因此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与此相比,那些没有经验的学生,往往没有任何理由地只看前方而干着急。
起初,因为是刚来日本,所以反复劝说希望其能够安下心来学习,渐渐地,明白了对方心中是如何想的以后,就只好放任不管了。因为那种人根本就无法劝说,无论你怎么解释,其本国内养成的老观念都会先入为主,听不进老师的好言相劝。
这种人今后会怎样或者能够怎样取决于其什么时候能够理解学校的要求并按学校要求去做。来这里3个月多月都不明白的话,很可能就要重蹈在中国的覆辙了。
当然,日本大学的数量很多,水平也参差不齐,如果不特定为东京圈内的大学并不问学费多少的话,或许谁(具有普通能力的中国人)都可以进去。但能否毕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学校要求“初级I”学3个月、“初级Ⅱ”学3个月,而该学生却认为:“太慢了!那样的速度能进大学么?”而在我看来,这个速度已经是够快的了,一般学生能否跟得上都是个问题。对他,我真想说:先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再发表异论。
如果说速度快就好的话,那么速度可以无限加快。实际上,去年学校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就加快了速度的,而且尽可能提前分发了教材。她去年7月份从“假名”开始学起,12月份就通过了日语能力测试的2级。不仅考试合格,听说读写四个领域也保持了平衡。也就是说,她的日语课并不单纯地是为考试而上的。她有能力所以校方也特别对待,而前面那个学生就困难了,学的太快的话,他消化不了,因为他不具备那个能力。
有能力的人首先都了解自己(这一点比较难,但说白了就是连小孩都能说出口的那种认识:“老师,课程进度太快了!”“老师,我跟不上了!”等等),而且,因为自己不会,通常都会
这些事情,学生们来日本2~3个月以后,一般都会自然而然地明白的。
如果说日语水平还不到3级的话,最好还是从假名开始学起比较好。因为很多人都是为了来日本才被迫学了点考试用的皮毛,而这种人多数基础都不是很牢靠,无论是音素的节拍还是发音本身都有问题。而如果连这些基础都打不好的话,就无法再提高了。基础薄弱的话,再努力结果也学不好——这是很清楚的事情,但对于总想快“跑”的人来说,打基础似乎就是在浪费时间。
欲速则不达——明白这一点并能付诸行动也是一种能力。而能够
日日是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