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又迎来了10月。
“老师们、好像都很忙啊……”——昨天看到我走来走去,“D班”(今年4月份来日本)的学生断断续续地说了这么一句。
这一时期,正是去年入学的学生们开始决定所要报考的大学或大学院的时候了,老师们也开始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这一方面,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理会学生们了,大家或许因此感到有些寂寞了吧。
对于去年入学的学生们来说,今后的二、三个月是极其关键的时期,老师们也是寸步不离地跟在“A・B班”后面的,因此不可能再像暑假以前那样,上课前就去教室跟大家(“D班”的学生)一起聊天了。
要报考的大学一旦确定,学生们就必须按照校方的要求去准备自己的入学申请文件了。有些大学需要文件的原件,而有些大学还需要证明,因此大意不得。所有文件都备齐后,就要按照大学方面的要求去填写了。有些东西还需要翻译。
像本校这种学生人数少的地方都这么忙,学生人数多的地方就更不得了了。当然,是指要考大学的学生的人数较多的学校了。
总之,今后一段时期,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照顾明年3月份毕业的学生们了,因此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课外时间也随时随地的跟后年毕业的学生们说笑、进行指导了,为此大家或许都觉得有些寂寞了吧。
在公共教育机构任过职的教师们都知道,每逢毕业升学考试来临的时候,不仅该年级的学生,连年级的负责老师们都会变得过于敏感起来,因为大家都很紧张。刚做高中教师的时候,我就体会到了这一点。感觉就是负责高三年级的老师的办公桌周围的气氛特别紧张,火药味比较浓。起初,还有点不知所措,于是前辈教师解释道:“这个时期,要特别小心负责3年级的人,他们身心比较紧张……”
这种紧张感还会立刻传递给其他的老师。而作为教师,如果连这点感性都没有的话,恐怕就无法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了。能体谅学生们的心情——可是说是作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个资质。总之,当时经过负责3年级的老师的办公桌附近的时候,我可是迈着猫步尽可能地不弄出声音的……
而这一紧张时期一过,又会给人以“整理后务”的感觉,而且,又会恢复以前的平静,挺有意思的。接着,入学仪式临近时,负责新生的老师的办公桌周围又会忙乱起来…….或许,最省心的要数负责2年级的老师了吧,不过,这一年级也是出事最多的年级。
反正,只要在同一所高中里当老师,这种紧张感每3年就会轮一次,谁也逃不掉。去年负责新生,明年就会负责毕业生。一到升学考试的时候,大家(其他老师)对自己就会敬而远之,尽可能地让着负责3年级的老师了。因为整天待在“雷神”的身边,不遭“雷劈”就已经是万幸的了。
然而,在日语学校却不能如此。因为这里不像公共教育机构有那么多的老师。而且,就升学考试问题咨询有关大学,人家也未必就会给予热情的解答,因为是民间教育机构了,我们也只能为这种悲哀而叹息。
但话说回来了,公共教育机构也好,民间教育机构也罢,对于前来认真学习的学生,指导他们进入理想的大学——这一责任却是共通的。
说起考大学院,还有一段有趣插曲。
考日本大学院的中国学生,很多都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但却都会说想上日本某名牌大学院。而他们中间有些人连大学院是干什么的地方都不知道。
如果确实有实力,努力一把上个大学院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儿了。可有些人整天无所事事却也在问:
——“老师,我该怎么办?怎么办好呢?”
——“那你自己考虑啊。老师又不是你,怎么知道你想学什么呢?”
——“我自己也不知道……”
——“那你来日本干什么来了?”
——“想上大学院就来了。”
回答的非常干脆,而且反反复复就这几句话。
当然,也有人不是这样,但总体来说,中国的大学教育与日本的大学教育性质大相径庭,即便是有能力的中国大学毕业生,跟在日本普通大学学过四年的人相比,也逊色很多。
日本人的想法通常是,即使自己并非名牌大学毕业,但在大学学了一门专业,觉得非常有意思。尽管上大学以前自己既不关心政治也没有怎么好好学习,但大学里接触的这门专业却是自己喜欢的、想学的东西,所以想接着再上大学院。而中国学生的大多数却还是沿袭中国式的做法,即考大学院也抱着高三考大学时的心态。
总之,是要上大学院的。
但问其想学什么专业时,却说不知道,跟考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的回答一模一样。
——“我不知道,请老师帮我决定吧。”
——“??????”
另外,即使是那些已经确定了专业的学生,再问其打算学该专业的哪一部分时,便又回答说不知道了。其中一些人会说“这个好找工作!”
这或许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但若是这么对大学院的指导老师说的话,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退避三舍的。
说起来,“大学毕业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这种悲哀中国要比日本轻得多了。但从这些学生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就业现状非常严峻。可是,这种情况说给老师听又有什么办法呢?
而且,在他们的脑海里,考大学院也只不过是跟考大学一样简单的东西……
由于很多人不擅于换专业也不会进行更深入的抽象思维,所以大多数的学生都先上了“研修生”,一边补习必要的大学本科课程,一边准备大学院的考试。而这一过程中,有不少“研修生”就落伍了。
大学院主要是研讨该专业本质性问题的地方。即使是中国的大学专业毕业生,直接考日本的大学院也是非常困难的。这种问题,在中国或许根本就不需要考虑。但是,这一问题若是不予考虑和痛思的话,学了该专业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这并非是我个人的见解。
不少人有幸上了国立大学院的研修生,但也就此终结了他们的大学院梦想。这还是由于他们脑海中的中国大学院生与日本大学院生的差异太大而导致的。而有些人,在上研修生期间找到了工作单位,就直接工作去了。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儿,因为有些人虽然是抱着上大学院的目的来日本的,但在我们看来,这些人根本不具有研究人员的素质。像这种人,改而去工作反倒是件好事儿,正所谓物尽其用吧。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并不是那种一般人正常情况下都能够进入的大学院。大学院虽被称为“学问之府”,但也伴随着经营上的问题。学生们都不来的话,它也会破产倒闭。也就是说,日本的大学院和外国的学生之间,在这种利害关系上也是紧密联系着的。
这个世界真是构造的非常巧妙,有抛弃之神也有拯救之神。
不过,作为研究人员,谁都想招收优秀的学生(即有可能成为优秀研究人员的学生),虽然困难重重……
日日是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