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早的风势依旧很大。
暴风雨过后,大风却没有停下来。天气预报图上,风云动荡,说明本地区上空的风势还很强劲。照此情形看,今天的风没准儿会刮一整天的。晴朗的天空中,处处还漂浮着黑沉沉的云朵。由于光照强烈,这些云朵到中午时分便会被吹散的。然而到底是台风过后的雨云,总让人觉着有种莫名的惊惧。
还接着昨天的话题。
昨天早晨,“嗯,好!台风总算过去了,天气要恢复正常了……”——正高兴地写着博客,却突然发现,不知不觉中风又开始刮了起来。而且,7点过后那风便逐渐增强,8点刚过,就夹着暴雨猛烈地砸了下来。
早晨7点半的时候,我还告诉打来电话的学生:“台风的影响不大,来学校吧。我们还是跟往常一样上课。”而这么一来,坐地铁来学校的学生们恐怕就来不了了。因为,这么大的暴雨,地铁东西线会立即停运的。果然,不一会儿,一名老师打来了电话,说东西线的西船桥至东阳町一段地铁不通车,无法按时赶到学校了……
风越来越强了。雨也随着风势时强时弱,偶尔还会嘎然而止。阴沉的雨云在狂风的漩涡中被任意揉搓着,为了关窗,在教学楼里来回奔跑的我像洗衣机里的衣物似的,显得仓惶落魄。
平时一到学校,我就会把办公室的所有窗户都打开换换空气。但今天却失误了,雨水像被拽进了窗户似的一个劲地往里灌。楼上的窗户7点钟过后通常也是打开着的,这会儿,各个房间和楼道里发出的声音响成了一片:“咔嘡——”、“叭嘡——”、“咚——”、“嘎呛——”、“啪啦啪啦——”……“刚才还好好的,怎么说变就变呢?真是的!”——我嘟囔着赶紧起身关窗户去了。
上楼一看,可是不得了:那边垃圾箱翻倒着,这边纸张在空中飞舞。挂历被吹掉了,展品也掉了下来。拖着沉重的双腿爬上楼后,一边寻找着落脚的地方,一边靠近窗户把它们一一关上,然后开始收拾屋里的残局。
才整理完一部分,就看见学生们的身影了——雨一停,住在附近宿舍的学生以及住得离学校较近的学生就三三两两地来学校自习了。
风虽然刮了昨天一整天,但雨停之后,太阳就出来了,来学校的学生们开始纷纷叫“热”起来。也是,大家都是穿着毛线衣服来的。
几天前,气温曾一度降到了秋天最低的程度。学生们都叫唤冷,并不断地增添衣服。而这场台风又带来了暖气流,太阳一出来,温度就急剧上升,仿佛又回到了夏天似的。
对于出门有看天气预报习惯的日本人来说,这倒没什么,大家都想当然地拿出夏天的衣服穿上了。而这些外国来的学生们可就不适应了……大家瞅我穿着夏天的衣服,可能还在暗自发笑吧。
很有意思,这些外国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作为日本人,早上无论有什么事情,一般都会看天气预报的。而这些外国学生在自己国家的时候,就没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来日本以后,也还是不看。
以前,为了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总是苦口婆心地告诫他们:初期阶段,即使是已经明白的词语,也要彻底地多听几遍,最好将其印在脑海里。为此,最好每天都看天气预报。然而,开始大家还看,过后就都不看了。
尽管四季分明,但日本人还是会为今天或明天的天气一喜一忧。一周一报,三周一报,最后还会评论今年是不是暖冬或冷夏。而这些还会成为酒桌上的话题。这种现象恐怕除日本以外在其它国家是很难见到的,在那里,即使有这种话题,也基本上是因为跟市场或股票等息息相关,即与赚钱有关而已。而这与日本人纯粹关心天气情况的国民性有着本质区别。
不过,关心天气情况也是了解日本人的情绪或文化方面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风土人情,日本人重视“季语”并尊敬懂“季语”并能够熟练加以运用的知识分子。这种习惯不会在一朝一夕之间消失。因此,若是在日本居住一年以上的话,天气预报必须每天都看,这么说一点儿都不过分。
而且,每逢没有话题的时候,有关天气的话题就成了“救世主”了。这些话题不仅可以圆场,有时还会帮上你大忙。
但话虽如此,在这所学校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想法。有些人会认为:“刮风下雨不过是些自然现象而已,为此而高兴或哭泣的话太可笑”;有些人会认为:“一年到头,天气都那样,担心也没有办法。明天的天气跟今天的一样。就像水和安全都是不掏钱的东西一样”;而有些人则会认为:“为天气一喜一忧实在荒唐,天气不好的话,发射一颗火箭改变一下不就得了么?”
对于这些人,要向他们解释天气由神掌管、人只不过是能喜能悲或者将人生寄托于此的存在而已——实在是太难了。
日日是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