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蜜月结束

                                                             2010-05-19        

 

今天依旧是晴天,不过,很显然这天气已逐渐开始变化了,因为已经刮起了大风。好象很久没有这么爽快过了——大清早起来就有风吹着……这段时间,行德地区一直是风平浪静,一天之中气温也不怎么上升。昨天,“初级班”的新生们还在喊着“太热了!老师,把空调打开吧!”可今天就听不见那喊声了。在这方面,那些已经在日本度过了一个夏天的前辈学生们就显得比较沉稳。

 

    412号开课的“D班(初级1)”昨天总算进入了形容词过去时的学习了。不过,跟现在时否定形式的“ない”相比,过去时否定形式的“なかった”里的促音“っ”,大家发的太糟了,几乎听不见。

 

   练习现在时的时候,因为是打着节拍让大家一起发音的,因此还都不错,可到了过去时,因为这个促音“っ”不仅仅是节拍的问题,所以,无论大家怎么练,那个“っ”的音却总是听不见。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就踩着节奏,到了那个地方便举起手来让大家停一拍再继续——这样反复练习,结果把大家的嗓子都快弄哑了,好在大家都还能够认真地配合练习……

 

    通过昨天的练习,形容词的基本情况大家多少应该了解了一些。在进入动词的各种活用形式以前,必须反复练习形容词的活用形式,使其印在大家的头脑里面。当然了,所谓的“印在大家的头脑里面”,也就是“装入”而已,过一段时间不练习的话,就又模糊起来了。总之,这种事情是需要花时间的,并不象有些老师所想象的那样,都已经印在大家的头脑里了。而眼下,练习这个促音的时候,必须努力使大家把握好节奏感。

 

    这么一说的话,又显得有些过于认真了,不过事实上,学生们似乎还都比较喜欢这种简单劳动,一说让练习发音,大家都非常高兴地同声齐唱。但是除了个别几个难关以外,练着练着,大家的节奏就会越发地快起来,最后我也只有举手投降——不去制止大家了,毕竟,难得大家都在兴头上……

 

    在这里,想特别提一下从菲律宾来的小“R”和从越南来的小“F”。前些天,两个人无论怎么练,嘴巴都转不过弯儿来(仅仅是看着卡片念单词而已),眼看着就开始落单了。可不知为什么,在学习较难的形容词过去时的时候,小“R”竟然跟上了女同学们的速度。大家都不可思议地感叹了起来。因为大约在学第八课的时候,他就已经跟不上了,急得直瞪眼(这段时间属于观察期间,老师们将根据情况随时改变教学方法。但什么方式最好,多半得凭直觉)……

 

    而小“F”现在都还没有跟上来,看得出,起初他自己已经放弃了。但作为老师,我们是不会允许他这么做的。于是,先让女学生们不要太快了,看到他没有张嘴跟大家一起练时,便提示大家,大家立刻就都明白了,于是就都闭上嘴,看着小“F”。

 

    而小“F”也就明白了,现在轮到自己了。90分钟的课堂时间,总要分配一部分给学生的。当然了,对于那些努力的学生,会分配得多一些,而对于那些不努力的学生,则会分配得少一些……

 

    这种氛围,学生们很快就会感知到的。当他们发现别人都很努力而自己也必须努力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不能让不良的气氛(没有干劲不努力,在自己国家的时候就没有这种习惯,而且还会影响别人)感染了整个班级,所以,一旦发现这种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抛头露面机会就会减少了。

 

    大家一起上课的时候,本来也只能这样了。课后可以个别辅导,但如此这般是否能学好,那就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了。大家都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们也不可能面对面地去问这些都已经20多岁的人:“你为什么不学习啊?”感觉该学生不想学习的时候,也应该把机会让给那些想学习的学生的。

 

    这么做在“打造”一个班级时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到底要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班级?——这首先需要一个确定的目标(当然,日语学校里有时也会招来一些不可理喻的学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即便同为日本人,相互选择也并非易事)。包括各班主任在内的所有老师,对这一理念都应该有共同的认识。

 

    不管怎么说,一个班级要不刻意去打造的话,就无法一起上课了。当然,若是注定了半途中会有人出入的话,自然另当别论了,可要是从一开始起到结束时成员都不变的情况下,该班级还是一盘散沙的话,那就是老师的问题了。目前才上到初级的第12课,现在就分班的话还为时过早。况且,能够等待其他现在还不会的学生,也是一种能力。当然,这需要我们具备观察学生的能力了。

 

    人都有各自的能力,而且还都不一样。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们明白这一当然的道理。世界上不存在什么都擅长的人。能与人交往就是一种能力,而对人亲切可谓是一种优秀的能力了。

 

   “老师,XXX的这个做的真好!”“老师,这个我不会……”——只有当大家在说这些话时无需腼腆和讲面子的时候,我们的这个班级才能称之为“班级”或者“共同体”。

 

    正常情况下,一个班级通常不会只有一个学生学得特别好。虽然人与人的语言天赋有所不同,但通常情况下,有一个学生学得好的话,其他学生也会跟着不断学好的。仅仅一名学生特别突出,而其他学生都很落后的话,则说明这个班级是一个“缺陷班级”。像这种班级在日本通常都被视为“有问题的班级”。

 

   “由于那个人在前面不断地牵引,所以我才连这么难的东西都学会了。”——只有当我们能够被同学们这样称道时,我们的这个班级才算是一个共同体的班级。当然,这其中不可缺少我们老师的作用。我们既要充当彻底的幕后导演,还要做到:不断打击那些出过头了的“椽子”、拉起那些可能消沉了的“桩子”并且不断提高其他普通“柱子”的平均高度。

 

    不过话虽如此,首先必须让大家养成学习的习惯。在我们的学生里面,有一些人来日本以前就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在他们那些国家里,大家只要去学校坐着,就能够取得一定的分数。因此,来日本以后,他们也总想这么过。对待这种人,就必须打破他们的这种思想了。俗话说:趁热打铁。在给学生们上课的过程中,那种不讲方式方法的激烈做法固然不好,可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而言,老师布置了作业却不做的话,就无须客气了。特别是对于现在手头上的这个十几、二十几岁的人占多数的班级而言。

 

    来到学校以后,首先把作业放在篓子里交给老师,然后再进教室。进入教室以后,先把教科书及笔记本、铅笔等上课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有不少学生甚至需要这一习惯开始做起。

 

    千万可别说这是对小学生的要求,留学生们的现状就是如此。但“观其行”的期间最长只有一个月,过了一个月以后,跟新生们之间的“蜜月”可就结束了。此前,我们也视情况提醒过某些学生(虽然并不是很严厉)。可对于大家而言,“总算来日本留学了,太高兴了!”——的时期早已经过去了,今后等待大家的将是实实在在的日本生活。

 

    因此,即使是“D班”,今后给他们上课时,也要恢复平常半佛半鬼的面孔了(当然是指我自己,因为还有始终是佛面的其他老师)。

 

日日是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