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的梅雨季节

2013-06-04         

         晴,虽已进入梅雨季节,可天气却持续干燥着。

         阴雨连绵会出现问题,持续干燥也会现出问题。首先,学生们容易疲倦。

         这不,班上已经有人开始喊“困”了。——“怎么回事儿啊?”一问,才知道他也并没有干什么体力活。其实,适当地劳动一下的话,大家的生活会很有节奏的,相反,若是什么活都不干的话,反而会觉得很痛苦的。当然,如果干活干得像工厂里的机器一样的话,那人又该痛苦了,因为这样干活的话,只会加剧人的身心疲惫的。当然,对于学生们来说,由于才刚开始打工,能找到活干就已经不错了,精神紧张一点儿,或许也不会觉得有多累。然而,人终究是人,绝对无法像机器那样连续作业。

         从这一角度讲,餐馆或便利店的工作虽然难一些,但由于跟人打交道比较多,或许还有些干头……可话又说回来了,在工厂里打工,只要人际关系理得顺,上下左右的联系都不出问题的话,精神压力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

         以前在中国留学的时候,曾和一名研究生毕业2、3年的中国人聊起过其单位的事情。这名中国人很优秀——当然,仅仅是指他能够认真地完成所交给的工作了(因为感觉他对工作既没有什么热情,也不想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问过他的工作内容以后,顺便又问他所在的部门有多少人,答约一共有数十人。“啊?有那么多的活要干啊?”我吃了一惊。“哪里呀,真正干活的人并不多……”“哦?”看我如此惊讶,他的朋友在一旁解释道:“在中国就这样,那些不干活的人,家里都有后台,他们来这里也就是在等出国机会而已,所以也没心思干活。像我们这种平民百姓,再怎么努力干活,也不会有机会的……”(不过,这名中国人后来跟英国人结了婚,去了英国。当时,像他这样的中国人,想出国的话,也只有跟外国人结婚这个办法了。)

         若按日本或者资本主义的思维模式来看这种情况的话,单位养那么多闲人,纯粹是在浪费钱财。而且这些闲人对于社会来说完全就是寄生虫,不仅毫无作用,反而只能造成损失。单位里有这种人存在的话,那些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安心工作的。“那为什么要养那些寄生虫呢?”——对于我的提问,中国的朋友们你看我我看你地都苦笑了起来:“也许总有其存在的理由吧……”、“这就是中国,没办法呀……”

         为什么没办法以及为什么有其存在的理由,具体原因我也无从知晓。不过这种情形在中国几千年以前好象就已经存在了。如今,虽然已进化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却依旧保留着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在资本主义国家倒是难以存在的,因为这种企业在资本主义国家很快就会倒闭的)。看来,无论再怎么对社会制度进行标榜,真实情况也不过如此而已。

         其实,任何社会,要想保持正常的发展,就需要一定的流动性、即适当的新陈代谢,日本也一样。不过,一向被认为在这方面要比其他很多国家强很多的日本,不知不觉中,现在也呈现出了这种令人恐怖的情形来,即政治家的子女还做政治家、公司总经理的孩子还做总经理。

         这种情形对政治的危害且不必说,对公司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因为公司一旦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其公益的成分也就越来越大,处于公司顶层的那些领导者们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再把公司完全当作自己的东西了。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公司的领导者们常常都会把这一问题忘记了的。

         然而,用东南亚某国学生的话来评论这个问题的话又成了:“父母辛辛苦苦创建的企业,让子女来继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无论其子女再怎么愚蠢……”谈到遗产继承税的时候,他们又会说:“辛苦劳作攒了一点儿钱,就是为了留给孩子们的么,凭什么国家要偷走一部分呢?全部都应该给子女的……”

         这种思维方式是否正确,或许也只能说是相对而言的吧。不过在他们那里,这种观点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了,所以也无法去跟他们理论这个问题。

         的确,人一生辛苦劳作获得的财产,全部都应该属于该个人所有。但如果丝毫都不还原给社会全部归其所有并由其子女继承的话,社会就会固化停滞不动的。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不满情绪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一旦爆发,社会秩序就会混乱,暂时又会恢复其流动性的。新的统治阶层会诞生,然后会再次重复以前那些发生过的事情。人就是在这样的一种东西,几千年都过去了还是无法从其愚昧状态中解脱出来。

         而且,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只要能够让其生活得还算安逸,他就能够一直拖沓地玩下去。而且,在满足其寻刺激的欲望时,他还可以花光所有金钱,甚至做出很多不道德的事情来的。

         “这个社会让我赚了那么多钱,又让我有了那么好的一个人生,所以我要报答这个社会……”——要达到这种忘我无私的境界可能很难,但已故原本田集团的最高领导人、本田宗一郎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退居二线以后一定要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把自己挣得那些钱都花掉不留给子孙,只要能有益于社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就行……”——能带着这种精神童心未泯地离开这个世界,实在是让人羡慕不已。

         在整个亚洲圈内,对“公”和“私”的看法,日本与其他各国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或许,这种差异就来自于日本历史上曾长期推行过的武士道教育吧。武士道精神要求人们“作为武士就应该为克己奉公,为公益献身。”能否做到另当别论,但这种精神曾长期统治过日本却是事实。该精神教育人们要“去私为公”。

         说到这,可能会有人又该说我“恋旧”了吧,不过,若今日重读武士们的历史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理想中的那种人也正是我们现在所期待的人。或许,每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公认为比较理想的人物的。作为日本人,也许自己未必做得到,但在内心深处,大家所公认的理想人物或许就是那种“即使不被任何人认可也能够去私奉公”的人。

日日是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