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到了冬天
2016-03-11
雨。
今天的雨依旧很冷。
昨天,尽管大家又都换上了冬装,可放学的时候还是听见有人连呼“太冷了!”
也难怪,好不容易又光脚穿上了人字拖(拖鞋的一种),再穿上袜子鞋子的话,该有多难受啊。所以,很多人尽管上身穿着羽绒服,可下身还是光着脚的。由于不想被我们数叨,发现我们在看他们的脚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马上就露出了嘻嘻哈哈的表情,那意思自然是在说:“行了行了,我们知道了!你就别唠叨了!”——唉!真是拿这些人没办法……
说说学校里的事情吧。
作为一个日本人,我常常觉得,现在这些外国留学生上阅读理解课时真有些不可思议。
朗读练习完了,语法事项也解释完了,轮到该提问的时候,很多人就不再看刚才的文章了,而是直接回答问题。印度圈国家的学生基本如此,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都是凭脑子里所记忆的那些内容直接回答。当然,如果问题简单,三言两语就回答得了的话,这也没问题。但是如果问题没那么简单,得从200~300字长的文章里寻找答案的话,那你还能直接作答么?
以前,虽然不太确定这些人是否真的都记住了(有些半信半疑),但还是有些相信他们的(日本人从小回答问题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要反复阅读文章的,老师也都是这么要求的。“不理解说明你阅读不够!”——这种看法,日本人基本上都不反对。),因为这些人听说能力比较强,确实有些特别(至少记忆力很好),所以就觉得不看文字内容直接作答或许也是他们的特殊能力之一吧,而且在这方面还一直都挺佩服他们的。
然而,教过几届这种学生以后,我却发现,他们这么做仅仅是因为没有阅读习惯而已。
于是,以后再碰到他们不看文字内容就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总会大声要求他们:“请翻开书,读一下,答案就在那段文章里写着呢!”而且,每一届(一年有四期新生要入学)新生入学以后,我都要重复这些话。
作为学生,在解答阅读理解的提问时,通常应当首先再读一遍文章,寻找答案。即使马上找不到答案,一般也都会低着头反复阅读思考的(日本学生的话,一般都会这么做,所以跟他们有些不一样。)。
而他们这些人,接到问题以后,不去阅读文字却总是盯着老师,好像马上就要回答问题似的。假如答案就写在问题前面不远处的话,那么或许他们能够记住,可更多的时候,答案都在距离提问处2行以外的地方,而且中间往往还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接续助词,文章内容经过这样三转两转之后意思会有很大的变化,即使能够记住中间的某些单词,也未必能够答对问题。
所以,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时,我都不得不提醒大家——“去阅读!”
可他们没有阅读的习惯,或许他们从小就这样吧,即凡事听明白(程度仅限于听明白)就完了,不会说再去读一读思考一下的。
当然,师生们一起讨论,听听彼此的意见,进而加深认识,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法。然而,对于这些高中毕业就来了日本的学生,这种方法很难适用。随便挑几个方面去测试一下他们,就会发现他们的知识量实在是太少了(就算以前都学过但忘记了,那也不至于一点儿记忆残片都没有吧。)。而且就是那些所谓的大学毕业生,跟这些高中生相比也好不到哪儿去。可尽管如此,他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反而自我感觉良好,处处显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似的。其实,他们知道的那点儿东西真是少得可怜,有时连我们都在为他们担心——就这水平还不知天高地厚,行么?
没有一定知识量的话,就无法加深自己的认识水平,而且首先你连解读研究的心情都没有(因为你得先承认自己不知道)。所以,在阅读理解方面他们总是无法提高。而这就不是什么语言问题了,也不是有没有日语知识的问题。
从增长知识的角度来看,让大家多读一些文章总是有利无弊的,而且最好是边读边解释。通过解释,有些人渐渐地就会形成思考的习惯,即思考为什么作者要那样想。这样,这些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渐渐地就会提高了。
这跟具备某方面的知识却不愿去思考是完全不同的,跟不擅长并且对某问题也不关心也是不一样的。
作为日语老师,有时候我也这么想:如果只教大家有关日语方面的东西的话,那该多简单啊!或者只把相关的一些小知识加工一下教给大家的话,该有多轻松啊!
这样,根据大家所处的阶段,按顺序投入相应的语法和词汇即可。碰到阅读理解和听解的时候,按照当时的需要,在质和量上适当提高一下即可。
然而,很多时候,文章中的词语(这种词语本身就比较难,有的在大家的母语中甚至找不到对应的词汇)大家也学过了,含义也理解了,可就是读不明白该文章(即不理解到底在写什么)。当然,这种文章他们也听不懂的(即不知道人家到底在说什么),所以也无法做听解问答。
每次碰到这种情况,我只能感叹,他们(即学生们)跟我们分属于不同世界的居民。可到底哪个世界的居民更幸福一些呢?这我也无法判断。
日日是好日